这首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《题葡萄图》,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一生的悲凉和无奈。诗文大意是:
“我走过半生的坎坷和困顿,如今已经老去。一个人独自在书房,听着晚风呼啸。我的书画如同明珠一般,却找不到赏识它们的主人,只能被我随意丢在杂草丛中。”
这首诗体现了徐渭一生的孤独与落寞。徐渭不仅是杰出的画家,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。他精通诗文、书法、绘画和戏曲,甚至有军事才能,和解缙、杨慎并列为“明代三才子”。他在中国画界的地位至今无可替代,被称为“泼墨大写意画派”的创始人,也是“青藤画派”的鼻祖。
然而,尽管才华横溢,徐渭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。他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家庭,但命运对他并不宽容。父亲在他刚满百天时就去世,而他的生母又只是家中的烧火丫鬟,因此,他很小就被过继给了嫡母。从小生活的艰难,让他深感人生的冷暖。
展开剩余59%14岁时,嫡母去世,他只能与兄长徐淮一同生活,从此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儿。尽管生活困苦,徐渭从小聪明,6岁便开始读书,10岁就能写文章,被周围的人称为“神童”。但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环境中成长,徐渭一方面清高自傲、恃才傲物,另一方面却性格孤僻,心情郁闷,常感到身世的漂泊与孤独。
21岁时,徐渭入赘成为当地富商潘家的上门女婿,但依旧无法改变他命运的轨迹。他努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,但科考的道路异常艰难,连“神童”的光环也未能帮助他顺利通过。他一次次参加科举考试,屡败屡战,但最终也只能勉强通过乡试,成为一个秀才。
在25岁时,徐家的财产被乡绅恶霸霸占,家中的土地和房产被抢光,妻子也因病去世。岳父认为他未能照顾好女儿,便将他扫地出门。为了生计,徐渭四处奔波,他开设了一所私塾,靠讲学维生。此时,他还将生母接来共同生活。
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位才子。后来,浙江沿海遭遇寇盗侵扰,徐渭积极为绍兴府出谋划策,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干。由于他在战事中的表现,他被浙江巡抚胡宗宪看中,成为胡府的幕僚。然而,命运的波折依旧没有停止。胡宗宪入狱并死于狱中,徐渭心情沉重,极度忧虑自己的前途,在精神崩溃的状态下,他多次尝试自杀,但均未成功。
一次精神失常时,徐渭竟将第二任妻子打死,为此被判入狱七年。直到新皇登基后,他才得以出狱,时年已53岁。晚年的徐渭厌倦了官场,隐居山阴,靠卖字画为生。然而,由于贫困潦倒,他的字画常被家中的晚辈和弟子骗去出售。
73岁时,徐渭离世,孤独而凄凉。临终时,他只陪伴着一只狗,床上甚至连一张席子都没有。他的一生充满了才华与悲剧,最终也未能获得应有的荣光。
徐渭的一生像极了那个时代的悲剧英雄,天才与不幸并存,才华未能改变命运,甚至在晚年陷入贫困和孤独。他的诗、画、书法等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无数后人,但他自己的命运,却充满了坎坷与落寞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